大数据辅助优化国土空间规划 重庆探索新型基础测绘体系

首页 > 科技 > > 正文

日期:2019-11-22 15:35:37    来源:科技日报    

11月21日,以“智测千里,数绘广大”为主题的重庆市测绘地理信息学会2019年年会在渝举行,今年是重庆市测绘地理信息学会成立40周年。国际欧亚科学院刘耀林院士表示,社交大数据与对地观测获得的数据相结合,能够为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更精准的数据支撑。

大数据辅助优化国土空间规划

刘耀林院士以“大数据辅助国土空间优化的思考”为题作学术报告。他表示,大数据在优化国土空间中的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来自社交网、互联网的大数据能够更即时地展现人群的分布、聚集和离散。

国土空间规划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国土空间进行总体安排和综合部署。刘耀林介绍,国土空间规划所使用的大数据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地面观测网、监测网记录生成的对地观测大数据;二是来自社交网、互联网的社交大数据;以及其他途径收集的泛大数据。其中,对地观测大数据表现的是地表空间格局特征,而来自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社交大数据则反映出人类活动的空间特征。

刘耀林认为,这些“大量具有时空标记、反映个体和群体时空行为的社交网大数据,能够充分感知人群空间分布与空间流动,分析人群活动空间特征,为空间上合理配置资源、基础设施、土地利用、城乡建设等提供支撑。”

现有的测量方法在用卫星数据确定城市土地扩张方向的同时,经常使用夜光遥感获得的灯光数据来反映人口活动的区域,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夜景灯光图。夜光遥感数据在一般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平原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但受地形遮蔽等影响,对重庆这种山地城市的反映就显得不那么准确。如果用手机生成的社交大数据来替换夜光遥感数据,就能够更准确的反映该地区的人口分布和活动以及城镇化发展水平,从而更准确的衡量出城市土地扩张与该地区人类活动的匹配程度,为后续规划提供数据支撑。

“‘以人为本’是空间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刘耀林说,人群的分布、聚集、流动和联系特征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基础,是规划用地分区、设计交通系统和城镇体系的重要依据。他指出,为了积极地将社交大数据运用进国土空间规划中,还需要强化人文要素的空间聚集、离散、轨迹和联系等空间特征的分析技术,并确立相关技术的标准与规范。

不断创新获得数百项科技成果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张远、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副巡视员袁强、中国测绘学会理事长宋超智、重庆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岳顺出席年会并致辞,并为获得2019年度测绘地理信息优秀工程、优秀论文、优秀测绘技能标兵等荣誉的个人或团队代表颁奖。

据介绍,重庆市测绘地理信息学会成立于1979年,是重庆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交流平台。目前,学会已拥有大地测量与工程测量、航测与制图、“3S”、不动产测绘、教育、仪器装备等6个专业委员会,团体会员314家,个人会员1000余人。成立40周年,学会培养了众多行业技能人才,其中有2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在科技攻关方面,配合完成省部级及以上科技立项上百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数百余项,获得国家专利、科技成果登记、软件著作权登记、专著、高新技术产品数百余项,并联合会员单位打造了院士专家工作站等一系列高端科研创新平台。

通过研究创新,目前重庆建立了8.24平方公里的多源、多尺度、多时态的全景三维,能够充分还原全市全域自然资源格局与城乡风貌。下一步,重庆将现有的基础测绘技术、生产、服务和管理进行调整、完善,围绕全市经济建设做好支撑保障。比如,挖掘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中的应用潜力,建立自然资源调查“一张图”、“一个平台”和“时空信息数据库”。

重庆将探索新型基础测绘体系建设,加速测绘地理信息与自然资源管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融合,打造全息空间测绘,转型测绘采集方式、产品形式和服务模式,不断提升测绘服务能力。(记者 雍黎 实习生 全程铂)

关键词: 新型基础测绘体系

下一篇:中国科大黄方教授团队利用铜、锌同位素揭示月核形成过程
上一篇:生命科学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的学科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