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31”文物案相继告破 科技助力保护国家文化遗产安全

首页 > 科技 > > 正文

日期:2021-12-13 23:06:43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何亮

“截至11月30日,全国公安机关共侦破各类文物犯罪案件2704起,打掉文物犯罪团伙585个,抓获犯罪嫌疑人5368名,追缴各类文物6.1万件。”在12月13日召开的公安部新闻发布会上,公安部刑事侦查局二级巡视员郑翔表示,党的十九大以来,公安部会同国家文物局重拳打击盗掘、盗窃、倒卖等各类文物犯罪活动,织密织牢文物安全防护网,坚决捍卫国家文物安全。

特别是近期,江苏无锡江阴市三级公安机关联手成功破获公安部挂牌督办的“4·3”特大盗掘、倒卖文物案,打掉一个盗掘宋代墓葬的全链条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58名;安徽安庆潜山市三级公安机关经缜密侦查,成功破获公安部督办的“5·31”系列盗掘古墓葬案,一举破获盗掘、倒卖等案件78起。

大案、要案一举告破,要为公安机关与文保单位的辛苦付出点赞。与此同时,盗掘、盗窃等上游犯罪屡打不绝,倒卖文物犯罪呈现多发势头,犯罪职业化、智能化日趋明显,打击防范文物犯罪工作任重道远。

给文物安全管理制度装上“牙齿”

我国文物资源丰富,有不可移动文物76万余处,另外还有诸多分布在各地未知古遗址古墓葬,这些已知或未知的珍贵文物都是犯罪分子觊觎的目标。

如何强化文物安全责任?国家文物局督察司司长陈培军表示,落实责任,关键是要做到“事有人管、活有人干、责有人担”。

“首先是推动落实政府的主体责任。”陈培军表示,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份将文物安全纳入政府年度考核评价体系;国家文物局出台《文物督察约谈办法》《文物违法案件督察办法》,要求对一些重大文物违法案件和事故进行约谈、通报、曝光,对相关责任单位和人员进行问责或追责,真正给文物安全管理制度装上“牙齿”。

此外,在全国文物安全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框架下,国家文物局与公安部建立打击和防范文物犯罪长效机制,会同应急管理部持续开展各类文物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会同文化和旅游部指导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加大文物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会同海关总署联合防范和查处文物走私活动。陈培军表示,强化部门监管责任是保护文物安全的重要一环。

文物安全责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是夯实管理使用单位的直接责任。陈培军介绍,国家文物局出台《文物博物馆单位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办法》,要求每一处文物博物馆单位都要明确直接责任人,并向社会公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同时,利用“12359”文物违法举报热线,引导社会参与文物安全监管和管理。

构筑文物安全的“防护墙”

安全防范是确保文物安全的第一关口,只有文物博物馆单位增强预警防控能力、提升自身安全水平,才能使不法分子望而生畏、畏而怯步。

陈培军在发布会上介绍,“十三五”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安全防护设施投入,中央财政每年投入约12亿元,支持2400余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防护工程。推动以安全监测、入侵报警、视频监控、电子巡查为主的安防设施建设,加强文物安全防范、预警等关键技术研究适用,推动将其纳入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陈培军表示,借助科技手段,国家文物局指导文物资源密集地区建设文物安全监管平台,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和智能监控报警装备,把预防关口前移,提升文物安全防范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2016年5月,公安部和国家文物局还依托“全国文物犯罪信息中心”建设“中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发布平台”,于2017年11月16日正式上线。目前,该平台共汇总采集了被盗(丢失)文物数据2800余条,已向社会公开发布被盗、丢失文物信息626条,协调国际刑警组织被盗艺术品数据库发布了被盗文物信息136条,并接受公众举报相关文物犯罪线索。

平台上线后,为追缴安徽省博物馆1988年被盗的一级文物商代兽面纹青铜鬲、四川省图书馆2004年被盗的一级文物唐代手抄佛经等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公安机关和文物部门打击防范文物犯罪、加强国际执法合作等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键词: 助力 文化遗产 文物

下一篇:云南:稳基础,“金叶”归仓产业富农
上一篇:让新材料“筑梦”智能生活,2021年智能可穿戴材料国际论坛在沪举行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