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宜兴:智能工厂化育秧提质更增效

首页 > 科技 > > 正文

日期:2022-04-16 16:56:47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过国忠  通讯员 王舟

在江苏苏南,土地寸金寸土,农业如何走向优质高产高效?

4月15日,记者来到宜兴市杨巷镇看到,宜兴市金裕穗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员工正在加紧智能工厂化育秧准备工作。

“今年,我们要推进暗化室育秧功能的完善升级、秧田灌水物联网喷淋设施的更新提升、育秧田块道路功能的优化改善工作。”宜兴市金裕穗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曹国群说。

杨巷镇是个农业大镇,也是苏南优质水稻示范种植基地。近年来,通过“技术+资本”的嫁接,全镇建成高标准优质水稻8000亩,被誉为“味稻小镇”,打造出“杨巷大米”品牌。

在杨巷镇政府相关领导看来,苏南粮食生产正面临着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农业用工等诸多挑战,必须转观念、变方式,既要加快品种选育,也要应用先进装备,加快良种良法配套,实现农机农艺融合发展。

用我国农机专家、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张瑞宏教授的话来说,“优良品种是农业增产的内在因素,是粮食生产上的重要基础。但仅有良种,而没有配套的优良高产栽培成套装备技术,也不能充分挖掘良种的增产增收潜力。这是解决粮食生产低产低效或高产低质的关键问题。”

育秧是水稻生产的重要环节,主要有稻田育秧、场地育秧、大棚育秧、工厂化育秧,壮秧短杆粗、根系发达、没有病斑、生长整齐。因此,壮秧培育是水稻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

“我们要从育秧盘的备土、晒土、轧土,到水泥硬质育秧场地的清理、平整、围护,再到育秧田块的开沟做垄、碎土压实、床土准备、稻种筛选,每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确保不出问题。”曹国群说。

曹国群介绍,去年,金裕穗农业公司在市镇多方支持下,首次成功建起“南粳46”优质水稻的标准化育秧场,较好地解决了种子来源和育种技术的“卡脖子”问题。但在育秧技术和管理上,还有改造提升的空间。

“今年,我们着力在这方面进行突破。2月起,就聘请省农科院专家,开展关键技术培训,改造提升水稻标准化育秧场等,将为10000多亩大田提供‘南粳46’优质水稻秧苗的育秧能力,推动上游延伸杨巷优质稻米产业链,促进农户种粮增收。”曹国群说。

“当前,我们正在组织完善提升‘工厂化多层育秧’技术。”江苏耕耘农机服务专业合作联社负责人季春平说,“采用此技术,12亩大棚培育的秧苗,可以保障9600亩大田的秧苗需求。”

季春平介绍,以往大田育秧需要18—20天,其中在揭去秧苗上覆盖的无纺布后的12天内,平均需用3次药。而“工厂化多层育秧”因为在大棚里,病虫害少,只要移栽前预防性施用一次移栽药就可以了,直接省了两次药的费用。

“这些秧苗因为在大棚实现了精细化管理,秧苗粗壮整齐质量好,无疑为增产增收创造了前提条件。”季春平说。

如今,宜兴市有一批像金裕穗农业公司运用新技术、新渠道来培育优质秧苗的农业综合服务体,有效解决了育秧技术和优质种子来源问题,节省了种粮成本开支,为全市夏种和秋粮增产增收提供了重要保障。

宜兴市农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市有水稻面积35万亩左右。其中,南粳系列高产田块,亩产可以达到1300斤以上。

(宜兴市委宣传部供图)

关键词:

下一篇:临港方舱里,有这样一支传递抗疫力量和温度的医疗队
上一篇:创造更多“从0到1”原创成果——从科技奖励看广东创新走向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