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报资讯】312天回传7134个位点 首只佩戴定位器的青海黑鹳“交作业了”

首页 > 科技 > > 正文

日期:2022-08-10 21:28:43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张蕴 实习生 张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那只因误入村民后院“喜提”GPS跟踪器的青海黑鹳,此刻正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采日玛镇湿地“乐不思蜀”。

“监测不能停,今年黑鹳应该不会回来了,期待它明年回到故乡。”8月10日,负责监测青海黑鹳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张同作向科技日报记者道出他和团队的心愿。

312天了,从2021年9月30日至2022年8月8日,这只全国首只佩戴定位器的高原繁殖黑鹳,南北迁飞总里程4181公里,成功回传位点7134个。

一路向南飞抵缅甸越冬,春暖花开时节再北迁回国,密密麻麻的位点图正精密绘制出飞行路线。每日几点几分吃饭睡觉飞行,研究人员对跟踪器传回的信息了如指掌。

8月10日,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公众通报黑鹳迁飞最新情况。

张同作介绍,2021年9月末黑鹳放归后向南飞离,途经西宁市、贵德县、泽库县、河南县、久治县,10月2日飞抵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采日玛镇湿地。11月6日16时到达其越冬栖息地——缅甸实皆省因金宾附近。在越冬栖息地,黑鹳栖息了161天。

2022年4月16日,黑鹳由缅甸境内越冬栖息地开始向北繁殖地迁徙。4月28日17时跨越中缅国境线“返航”。云南到西藏、再到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5月7日12时,研究团队欣喜地发现黑鹳正飞回青海。

可万万没想到,这只黑鹳在青海省境内“溜达”了5小时,悠然进入邻省甘肃。

当日18时,黑鹳到达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阿万仓镇附近并栖息3日。5月10日黑鹳飞到采日玛镇湿地,截至目前,在该区域栖息近3个月。

这里,距离救助放归地青海南门峡国家湿地公园直线距离365千米。

“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采日玛镇湿地也是救助黑鹳在南迁过程中主要栖息位点。同时这里也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迁徙停歇地和非繁殖群体夏季栖息地之一,猜测该区域可能是黑鹳非繁殖群体夏季主要栖息区域。”张同作表示。

贪玩的小家伙在邻省停下栖息脚步不愿回家,此刻的它还不知,自己已有弟弟妹妹。

2021年至今,青海省林草局持续开展对黑鹳父母的监测工作。该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张毓介绍,黑鹳父母于2022年3月12日返回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原有巢穴交配产下3枚卵,经过一个多月孵化,成功孵化3只幼鸟,目前3只黑鹳幼鸟全部成活并跟随亲鸟练习飞行和出外觅食。

312天,除了飞行轨迹图,亦有新发现。张同作说,黑鹳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迁徙路线并不相同,目前认为在我国山西、甘肃、青海繁殖的黑鹳会南迁经四川至云南越冬或者继续往西南迁徙至缅甸和印度东部越冬。本次监测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在青海繁殖的黑鹳南迁经四川至云南并继续往西南迁徙至缅甸中南部内陆越冬,这只黑鹳南、北迁徙路线并不重合,与南迁路线相比,北迁路线整体向西北方向有所偏移。

张同作表示,接下来,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所科研团队将通过卫星定位跟踪技术精准掌握黑鹳每年迁徙路线,揭示黑鹳迁徙时间、春秋季繁殖迁徙策略的差异、迁徙动态、集群越冬活动范围及栖息地利用、环境因子变动与迁徙行为潜在关系,在此基础之上深入研究黑鹳的迁徙规律、种群动态、生态习性、栖息地及停歇地选择偏好等科学问题,为青海集群繁殖的黑鹳等濒危物种重要栖息地及生物热点区域的划定、物种监测和保护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科技支撑,也为全国黑鹳等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管理贡献青海方案、青海经验。

(青海国家公园观鸟协会供图)

关键词:

下一篇:【新要闻】VLOG | 我在元宇宙待了一天!
上一篇:天天速讯:广东惠州:高盛西湖智谷产业园产业生态圈启动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