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微动态丨科技特派员杨少东:助力小杂粮上演“变形记”

首页 > 科技 > > 正文

日期:2022-09-20 18:35:19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通讯员 包雪瑞 牛宇

眼下,甘肃省通渭县各种小杂粮陆续颗粒归仓。在通渭县乐百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验室里,科技特派员杨少东正在对收获的新品种苦荞麦进行虫蚀粒、破损粒、霉变粒、病斑粒、杂质和各类营养成分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最后筛选出更适宜公司产品生产所需的优质苦荞麦,这种苦荞麦产量高,能够适宜通渭的气候条件,可以在通渭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杨少东介绍说。


(相关资料图)

通渭县地处陇中地区,因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极宜种植苦荞麦、谷子、糜子和燕麦等小杂粮,其产量高、品质优、种植历史悠久,小杂粮成为了全县最具资源优势的传统特色产业。

通渭县乐百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正是借助通渭特色产业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公司作为国内首家批量生产苦荞茶的企业,产品共分两大类20多个品种,包括调味品系列产品和小杂粮食品系列。

2018年,具有农业专业背景的乡镇干部杨少东被县科技局选派到通渭县乐百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担任科技特派员。

科技特派员杨少东正在实验室工作。颉满斌摄

“刚到公司时,我被安排办理绿色食品认证工作,在申报流程中,遇到了很多难题,但整个过程下来让我熟悉了加工工艺流程,为我后期新产品研发和工艺流程优化奠定了基础。”杨少东说。

刚到新岗位,杨少东就化身为“调研员”。经过一个月的市场调研,一份详细的小杂粮产品现状调研报告就提交到了公司董事长的办公桌上。

“小杂粮初加工产业已无法适应市场需要,小杂粮产业亟待转型升级。”紧迫感催促着公司转变思路,很快公司成立了以杨少东为组长的新产品开发项目团队。经过大量研究后,根据苦荞麦的固有特性、消费者的新消费特点和传统饮食文化,团队最终决定研发可速食的苦荞蛋白粉。

全身浸满苦荞面,太专注错过用餐时间是杨少东的日常。一次次亲尝研发产品,一遍遍分析数据,经过反复实验,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团队最终研究出了速食苦荞蛋白粉的科学配方和高效的生产工艺。

“当前,主要对苦荞茶系列衍生产品进行升级换代,研发更加符合现代人饮食习惯的新产品。以‘药食同源’为研发理念,利用黄芪、党参等中药材科学配伍,研制具有保健功能的速食食品。”说起自己在研发领域的目标,杨少东信心满满。

研发的路上有收获,也有苦涩。正如苦荞茶一样,虽苦,但一次次的尝试收获了甜蜜的果实。因为需要长期不定时地在田间工作,孩子无人照看时,杨少东会带孩子到田间作业。去年8月份,他和同事到田间观察苦荞麦长势和病虫害发生情况,接近1米高的苦荞茎覆盖了脚下的路。和同事边看边讨论的他们,一刻钟后突然发现孩子不见了。

“当时心提到嗓子眼了,真怕孩子有啥事,还好最后找到了。”原来孩子在另一条小路上也在找他们,说起这些,杨少东露出愧疚的表情。

躬身苦荞试验田,醉心科研实验室,通过最后的筛选,杨少东确定将适宜当地种植的“定苦荞1号”和“云荞1号”进行推广种植。在杨少东的带领下,产品研发、生产线改造建设、包装设计、试生产和专利申报等每一项工作都做得很扎实,团队高标准地完成了项目任务,新产品推向市场后,大受消费者欢迎,不到半年时间销售额就达到了106万元,该项目获得了通渭县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杨少东本人也被定西市委市政府授予“定西市优秀科技特派员荣誉称号”。

获得了荣誉的杨少东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带领团队迅速投入到了“甘肃省小杂粮产业化研发加工品牌创建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的创建工作,经过团队八个多月的标准化建设,各环节的工作都取得了良好成绩,达到了建设标准。2022年4月,基地被中国农技协会认定为2021-2025年“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教育基地”。

“科技特派员的工作就是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帮助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希望我能保持对科研的热爱和初心,用科技的力量让通渭小杂粮产品走向世界。”杨少东说。

一次次尝试,积攒的是前行的动力。目前,杨少东正带领团队研发“苦荞茶速溶冲剂”,通过不懈努力,已经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市场上销售二十多年的苦荞茶将迎来升级换代,新产品将更加符合消费人群的饮食习惯,该项目的实施将极大地带动通渭县小杂粮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科技特派员

下一篇:要闻速递:内蒙古新增野生栽培草品种
上一篇:快消息!我国老龄化速度快、差异大,如何应对?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