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科技型企业坚持“双轮驱动” 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首页 > 国内 > > 正文

日期:2021-12-30 16:05:20    来源:人民网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一年来,一大批国有科技型企业坚持市场化改革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双轮驱动”,重大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取得丰硕成果,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国资委近期召开的央企负责人会议表示,明年要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一批重大攻关成果示范应用,积极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发挥科研院所转制企业作用,提升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服务能力,有效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更好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激发创新活力 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今年9月23日,国家能源集团所属科环集团全资子公司——国能信控互联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能信控)举行混改增资项目签约仪式。此前,共有6家合格投资人参与摘牌,经遴选最终确定了汇川技术、中软国际、科改基金、中国互联网基金、华景信控等5家战略投资人。

混改后,科环集团持股由100%降至46%,每家投资人持股不超过15%,合计持股49%,员工持股平台持股5%。既保证了国有大股东科环集团对国能信控公司的相对控制,又充分释放股权比例,给予投资人相对充分参与公司治理的权利。

国能信控公司风电变桨生产线工作现场。受访者供图

“自去年3月入选‘科改示范行动’试点企业以来,我们是国家能源集团内部首家进行场内增资并完成混改的公司,在经营业绩、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突破,预计今年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较去年分别增长34.91%和29.91%。”国能信控党委书记、董事长高彦超介绍。

高彦超表示,在新能源业务方面,风电变桨控制系统核心部件全部实现国产化、自主化,累计销量超21000套,今年风电变桨业务系统外营业收入和系统外新签合同额占比均超过70%。

记者梳理,目前越来越多的国企积极稳妥深化混改,引入优质战略投资者,通过增资扩股等方式不断完善公司合规内控管理体系,并依托资本市场进一步放大了国有资本功能。

国家电投氢能公司A+轮增资项目引入16家战略投资者募集资金10.8亿元;中广核风电公司引入14家战略投资者募资超300亿元;中国华电旗下华电福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150亿元增资引战落地;南方电网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引入7.46亿元,推动公司向多元化股东的现代企业治理模式转变……

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此前表示,国有企业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过程中,要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投入力度,集聚企业发展“后劲”;要在依法保障各方股东权益的基础上,着力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全面落实董事会各项职权,打牢企业发展“根基”;要打造更加专业化的经营管理团队、更加市场化的人才队伍、更加充分有效的正向激励体系,点燃企业发展“引擎”。

抓住“牛鼻子” 深化“三项制度”改革

去年12月到今年1月,历时2个月,一场变革在国投集团旗下电子工程院应运而生。这场变革,让年仅43岁的夏连鲲实现了自己职业生涯的三级跳,成为电子工程院的总经理。

作为“科改示范行动”试点企业,电子工程院大力推进职业经理人改革,从竞聘的140余人选拔了5名人员,成为电子工程院职业经理人组成的新领导班子。这种大胆任用的突破力度在国投集团也尚属首次,被国投集团董事长白涛称之为“重大制度创新”。

电子工程院承接的某项目洁净室工程。受访者供图

“人能上得去,也能下得来;干得好就激励,干不好就调整;进出全凭能力和业绩。”电子工程院董事长娄宇表示,大刀阔斧的改革打破了论资排辈的“潜规则”,打破了多年来沉淀的发展惯性,抓住 “三项制度”这一“牛鼻子”,为“老国企”注入了新活力。

一系列改革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2021年电子工程院利润较2020年增长100%,合同额较2020年提高了200%。特别是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例如,凭借超高精密微振动控制技术,电子工程院承接设计的北京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推动了原子层面的前沿基础研究。

不只是在电子工程院,国能信控对经理层和59个核心岗位人员实施任期制与契约化管理,实行干部任用公开选拔机制,建立起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员工职级动态调整机制与不胜任员工常态化淘汰机制,并采取骨干员工持股、岗位分红激励等多种激励手段,促进公司经营业绩与员工职业成长双提升;南网数研院推行三项制度改革,近2年公司共获得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铝集团郑研院、长沙院建立健全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激发了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149户“科改示范企业”在本级及所属子企业100%全面实行了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或职业经理人制度;管理人员刚性退出比例达5.4%,新聘任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比例达到40.2%,有44户“科改示范企业”新聘任管理人员100%实现竞争上岗,提升了企业活力与效益。

产学研用协同发展 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日前,作为安检行业领先企业,同方威视控股子公司新鸿电子“基于碳纳米管冷阴极的多焦点分布式X射线源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化”通过了科技成果评价。

据介绍,该项目可为各类安全检查、工业无损检测、医学放射诊疗等领域提供先进的关键核心器件,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比如,静态CT智能查验系统,辐射剂量更低,扫描速度更快,扫描图像更清晰,可以为民航、海关、物流等行业领域提供高速、精准、安全的查验。

该项技术成功研制的背后,正是同方威视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一个缩影。“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需要发挥企业和高校两方面力量。就高校而言,技术要离市场近一点,就企业而言,希望离技术近一点。”同方威视高级副总裁李元景说。

应用于首都机场的智能审图系统。受访者供图

李元景介绍,2006年同方威视与清华大学联合成立了安全检测技术研究院后,按照选题市场化、科研产品化、管理企业化、人才全球化等“四化”要求开展工作,持续推进自主研发能力与市场开拓能力,不断推动新的技术和产品上市,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梳理,除了同方威视,越来越多的企业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发展,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国能信控与高校合作,在风电变桨系统核心部件自主化研发及“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技术与产品”等课题研究取得一系列成果;航天科技与30余所高校联合建立76个产学研合作平台,专职研发人员占比达12.9%;航天信息通过聘请外部专家、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等方式补充提升研发能力,2020年涌现出20余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中国节能2021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超20.7%,新增省部级研发平台10家……

业内人士认为,企业作为创新活动主体,要加强与国内高校、研究院和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的合作,建立科研协作“生态圈”、生态化市场营销网络,形成分工明确、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开放式合作模式,促进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应用。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系列报道:

中国建筑:以改革创新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中国海油:汇聚动能激发活力 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以改革创新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 开启“新国投”建设新征程

中国化学工程:改革创新添动力 释放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南方电网:深耕改革“试验田” 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中国建材集团:改革激活力创新促发展 助力经济发展与美好生活

(责编:杨虞波罗、吕骞)

关键词: 双轮 高质量 经济社会

下一篇:智利中部车祸造成9人死亡
上一篇:全力保障高效通关 冬奥会张家口赛区首批参赛国入境物资抵达崇礼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