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志愿者:一片片“雪花”向世界传达中国温暖

首页 > 国内 > > 正文

日期:2022-03-18 21:36:11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舞台上“留声机”旋转,北京冬残奥会的一幕幕精彩瞬间被定格。3月13日,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在国家体育馆落下帷幕。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在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之后,北京冬残奥会凭借出色的赛事组织、完善的无障碍设施和人性化服务,赢得了各国运动员、教练员和国际社会广泛赞誉。这一切离不开19000名冬奥会与9000名冬残奥会中外志愿者们的默默奉献与坚守。

我很感激能参加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2月4日,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致敬人民》环节,76位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一同出演。从国家体育场鸟巢的一侧走向另一侧,虽然只是简单的几步走,但他们却一起“走”了427个小时,训练长达122天。

来自中非共和国的谢非凡 (Tchaphaye Zoukoue Petula Germine),现就读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关系专业,是参演《致敬人民》中的一员。谢非凡在回顾这段难忘的经历时说:“走路就是我们表演的全部内容,这听起来很简单,但训练起来并不容易。为了使队伍美观,所有人必须与其他人步伐一致,保持在同一横排。我们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我为整个团队感到骄傲!”

2月4日,谢非凡(左三)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与其他表演者合影。受访者供图

谢非凡的家乡地处热带,直至今天她的国家还没有运动员参加过冬奥会比赛。“我从没想过有一天我会参与其中。即使家乡不下雪,也可以参加冬奥会,我真的很高兴,这是世界各国人民团结一致的时刻。一起向未来!”

做中法文化“小使者”

马睿宇是法语专业一名大三在校生,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担任法国代表团助理。日常陪同翻译、陪同代表团到赛事场馆、为受伤的运动员联系保险、帮代表团联系出行车辆,以及办理抵离业务是他的日常工作。在工作之余,他还是位新晋“中文老师”。

初次与法国冬残奥代表团见面时,大家听到马睿宇讲法语都感到惊讶与喜悦,他们没有想到会有讲法语的志愿者。打破了语言隔阂,同队的法国运动员和随行官员开始拉近距离。马睿宇回忆道:“第一天,大家一上来就特别踊跃地问我如何用中文说“你好、谢谢”,并尽力模仿我的发音。学会后,几位法国人还互相纠正起各自的中文发音,展现出了对中文和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和喜爱。”

3月4日,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当天马睿宇陪同并引导法国代表团参加残奥开幕式。受访者供图

看到大家对中文的热情,这位“临时老师”开始教这队法国学生一些简单实用的中文,帮助他们更好地感受中国文化。这群学生初生牛犊不怕虎,往往是学会一句中文后,就立刻用新学的中文跟陌生人进行交流,还询问他们的中文发音是否标准。“我能感受到外国人对于中国文化的热情。尤其是在陪法国代表团去冬残奥会开幕式的路上,他们每看到一个宏伟的建筑,都会问我这是什么”,马睿宇骄傲地分享道。

回顾两个月的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志愿服务经历,马睿宇表示,作为一名语言志愿者,在完成个人任务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学会用外语传播中国文化,希望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全面地认识中国。

善意与友谊超越国界

在校时曾有学工新媒体组和社团联合会新闻影像部的工作经验,这让吴梦珊有机会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担任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媒体运行中心(VMC)摄影助理一职。志愿服务与兴趣专长结合,实际情况却远超吴梦珊的预想。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媒体运行中心(VMC)在北京冬残奥会首日是记者们的“首战”,对于当天在接待台工作的吴梦珊来说亦是如此。准备大量文件、打印摄影点位指示图和缆车路线图、确认运动员出发顺序、布置白板张贴公告,同时还要解答第一次来拍摄的记者们各种各样的疑问……在如此繁杂的工作中,令她欣喜的是中外记者们对志愿者们的工作表示十分理解。在运动员出发顺序名单迟迟不出时,记者们依然耐心并微笑地说着“没关系,我再等等”,这些话语让吴梦珊的慌张减少了几分,也让她按时按序地完成了其他工作。

吴梦珊在北京冬残奥会日常工作中。受访者供图

吴梦珊感慨道:“记者们的善意让我更加喜欢和珍惜这份工作,鼓舞着我更好的进行工作”。一次吴梦珊在摄影位点站岗时,恰巧赶上颁奖典礼,部分线路禁止通行,而一名外籍摄影记者当时却着急下山。看到记者焦急的神情,吴梦珊立刻陪同他一起走了另一条路线,直至他顺利登上缆车。为了向她表示感谢,这位记者还赠予了吴梦珊该国的小贴纸作为纪念。

吴梦珊还对人民网的记者分享道:不同国籍的记者们间总是互相帮助——对场地熟悉的记者总会主动向新来的记者们解释摄影点位的相关信息,他们也总会聚在一起讨论哪一个摄影点位能拍出最好看的照片。是这些友爱和善意构建了跨越国籍的摄影大家庭。

驻守赛事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北京冬残奥会召开之际,国际新冠肺炎形势依旧严峻,元悦娴所在的酒店保障防疫工作小组成为保障赛事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无论什么时间,无论多晚,酒店有新入住的国际客人,防疫工作小组的志愿者们都需要在第一时间穿上防护服劝说入境客人检测核酸。上一刻还在休息,下一刻就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整理好思绪向客人解释相关防疫规定,这是元悦娴的工作常态。

元悦娴在北京冬残奥会日常工作中。受访者供图

冬残奥会由于服务对象不同,在服务方式上十分注重细节的转变,力求在给予对方最大尊重的同时,也提供给他们高质量的服务。在为轮椅运动员进行服务时,志愿者们都会采用蹲姿进行交流与服务。“许多残疾人不想被区别对待,更希望靠自己力量去克服不便,所以当他们没有要求帮助的时候,我们不会擅自主张去帮忙。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会先进行询问,确认后才为其提供帮助”,元悦娴补充道。

一位位志愿者们耐心的服务、乘坐缆车就能从冬奥村直达比赛场地的基础设施保障、扫码就可以进行核酸检测的便捷流程、运动员受伤后场馆负责人员第一时间的帮助……冬奥村里无处不在的温暖让各国运动员与随行人员对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筹备和赛事组织给予了高度评价。在一片片“雪花”的温度下,让各国运动员和随行官员感受到了中国温暖,更擦亮了中国“最美的名片”。

(责编:王禹蘅、常红)

关键词:

下一篇:拓展供货渠道 稳定民生必需品供应
上一篇:澳门大学荣获大湾区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冠军

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