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元:兢兢业业根植科研事业|全球关注

首页 > 科技 > > 正文

日期:2023-04-07 17:21:49    来源:科技日报    

通讯员 陈遂中 科技日报记者 朱彤

4月初,新疆各地陆续进入春播季节,刘福元忙碌的身影已经出现在了南北疆几个示范点。

作为新疆农垦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刘福元主要从事养殖环境污染防控技术研究与农牧规划设计等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根植在科研事业上。


(资料图)

1992年刘福元大学毕业后,先后从事过畜产加工,畜禽养殖、饲料加工等行业,作为兵团第一批科技特派员,一直坚持开展兵团南北疆蹲点扶贫服务工作,常年的基层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之后的科研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逐步成长为兵团畜牧战线上的“精英”。

2003年,兵团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大批引进澳牛,当时兵团相关技术人才匮乏,技术水平滞后。面对诸多困境,刘福元迎接了这项挑战,亲赴以色列学习规模化奶牛养殖技术,并大力推广日本奶牛“双轨”饲养法。2004年,刘福元带领团队把奶牛双轨饲养法、产后生殖监护、超高产预测等多项先进适用技术,在141团试验牛场进行了集成,并在兵团17个牛场,6000头奶牛中进行了推广应用。通过项目组技术人员5年的努力,累计增加经济效益2800多万元。该项目于2010年获得兵团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8年至2011年,为了实现畜禽精准饲喂,刘福元带领课题组采集新疆地区有代表性的饲料牧草样品200多个,测定营养指标达4000多个,建立新疆地区饲草料营养成分数据库,编写并出版了《饲料配方实用手册》。该工具书对于新疆地区畜禽饲料配置水平的提升与饲草料利用效率的提高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

随着兵团规模化养殖场的迅猛发展,养殖环境和粪污处理问题凸显,面对破解产业的新问题,刘福元研究员主动转变学科方向,并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并且在这条道路上一干就是十几个年头。

依托上述项目,研究团队分别对天山北坡规模化奶牛场建设布局、圈舍与运动场的面积、粪污清理与收集方式、粪便好氧堆肥发酵、有机肥生产工艺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提出了适合北方寒冷地区奶牛场粪污处理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依托该技术成果在八师石河子市建成高产奶牛标准化牛场13座,总存栏达2.6万头,并建成有机肥示范厂1座,使粪污治理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十三五”以来,为了解决新疆地区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刚需和短板,作为兵团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专家指导组副组长,刘福元研究员以项目为依托,通过外引内联组建了技术创新团队,并打造兵团粪污还田监测中心,创新性提出养殖场科学选址的“四地”思维和功能区精准设计方法,总结筛选出适合新疆地区应用的养殖场粪污收储技术工艺模式,开发出适合新疆兵团应用的兵、师、团、场四级六种养殖工艺下的畜禽粪污土壤承载力测评系统,解决了养殖粪水滴灌还田的堵塞难题。

截至目前,团队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制定地方标准4项,开发专业软件1部,出版专著3部,发表专业论文95篇。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兵团科技进步奖等8项奖项。

除科研工作外,刘福元还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服务。为响应兵团向南发展战略,刘福元主编维汉双语《新疆绵羊养殖实用技术手册》,累计发行14000余册,向兵团少数民族基层连队发放6000余册,向南疆四地州部分乡村发放8000余册。

刘福元还先后帮助兵团四团、一一团、一八八团、七十九团、一六四团、一八五团、石河子总场、红星一场等8个基层团场完成了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的实施。由于刘福元长期在基层工作,工作中接地气,暖民心,帮助农牧民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在团场连队,干部职工都亲切称他为“刘老师”,并尊称他为“富民强县好帮手”。项目的实施不但壮大了基层团场畜牧兽医技术力量,建成了团场特色产业科技支撑服务体系,架起了科研与生产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

刘福元常说:“我们应将兵团农牧业的需要作为科研工作的发力方向,不要害怕涉足陌生领域,也不要怕啃硬骨头,科研就是不断开辟新道路的过程。”

(受访者供图)

关键词:

下一篇:当前聚焦:我国成功发射双曲线一号商业运载火箭
上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