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9 日,吉利星座第五轨卫星中一颗被命名为“华外同文号” 的卫星直冲云霄。这颗承载教育梦想的卫星,是华外同文外国语学校(原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与浙江时空道宇科技有限公司产学研合作的标志性成果,由时空道宇自主研制。作为中国基础教育与商业航天的跨界联动,此次合作跳出传统资源合作模式,以产学研协同为纽带,聚焦科创教育升级,标志着双方在推动航天科普与科创教育发展的道路上,迈入里程碑式新阶段。
“华外同文号”卫星发射实拍图
从命名到使命:产学研合作打开科创教育新通道
华外同文外国语学校是一所致力于优质化、国际化、特色化教育的九年一贯制寄宿制民办学校,办学十年来始终以培养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时代新人为目标,“外语、科创、艺体” 三大特色课程体系是其核心育人支撑。而浙江时空道宇作为中国首个实现星座整轨部署的商业航天企业,不仅具备顶尖航天技术实力,更注重以技术资源反哺教育领域。
吉利星座第五轨卫星
捷龙三号运载火箭
三维联动:产学研合作构建科创教育完整闭环
此次产学研合作,是华外重点打造科创教育的核心举措,双方以 “华外同文号” 卫星为纽带,逐步构建起 “星愿征集 - 发射观礼 - 卫星测控数据应用 - 航天主题研学 - 校本课程开发” 的完整科创教育闭环,每一个环节都依托产学研协同的资源支撑,实现科创教育的系统化落地。
华外观礼团在发射现场
在未来的课堂上,华外可借助顶尖科技资源开发科创类校本课程&选修课程,让产学研合作的成果直接服务于日常教学;在沉浸式研学中,依托产学研合作开放的航天发射基地资源,学生能得到更多接触航天核心场景的机会,在国内基础教育领域极为罕见,也是产学研合作打破资源壁垒的直接体现。
系统布局:四大方向推动科创教育向特色优势转型
以此为契机,华外同文外国语学校正系统规划未来科创教育发展路径。学校课程处会议强调,将紧扣 “教学质量提升、中小学一体化衔接、特色品牌打造、AI 工具融合” 四大关键方向,立足科创学科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与创新思维” 的核心目标,整合课程、活动、赛事三大资源,全面推动我校科创教育从 “基础教学”向“特色优势学科” 转型。
华外人工智能课
这一系统布局旨在打破学段壁垒,构建中小学连贯的科创素养培养体系,同时将人工智能工具深度融入教学与实践环节,打造具有华外标识度的科创教育品牌。未来,学校将不仅持续深化与时空道宇等高科技企业的合作,更将依托卫星测控数据开发系列跨学科主题课程,将此次发射的科技红利转化为长期、可持续的教育资源,助力学校 “更中国、更世界” 教育愿景的扎实落地。
播种火种:产学研合作点亮科创教育未来
这场以 “华外同文号” 为核心的产学研合作,正在为科创教育创造多重价值。对教育界而言,它提供了 “企业技术资源 + 学校育人需求” 的产学研合作范本 —— 证明通过协同联动,能打破实验室边界,构建真实场景下的 STEM 科创教育体系,为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创教育升级提供可借鉴的路径;对企业来说,参与科创教育产学研合作,既是技术资源的公益化应用,也是对潜在科技人才的早期培养,实现了商业价值与社会责任的双赢;对学生而言,在海上近距离观测卫星发射的过程中,就已将科创思维与航天梦想已在心中悄然扎根。
卫星发射现场
“华外同文号” 卫星将持续环绕地球,这场聚焦科创教育的产学研合作,也将不断释放能量,用实际行动证明,当商业航天的技术实力与基础教育的育人初心通过产学研合作相连,就能为青少年搭建起通往科创未来的桥梁,为中国科创教育的发展,播下充满希望的火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