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在基金投资中,再平衡策略是一种重要的投资管理方法,它对基金收益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再平衡策略是指投资者定期或不定期地调整投资组合中各类资产的比例,使其恢复到初始设定的目标比例。例如,一个投资者设定股票基金和债券基金的投资比例为7:3,一段时间后,由于股票市场上涨,股票基金的市值占比上升到了8:2,此时就需要卖出部分股票基金,买入债券基金,将比例重新调整回7:3。
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看,再平衡策略有助于降低投资组合的风险。不同类型的基金在不同市场环境下表现各异。股票基金通常具有较高的收益潜力,但同时也伴随着较高的风险;债券基金则相对较为稳定,收益波动较小。通过定期再平衡,投资者可以避免因某一类资产过度上涨而导致投资组合风险过度集中。当股票市场大幅上涨时,股票基金在投资组合中的占比会增加,此时进行再平衡卖出部分股票基金,可以锁定收益,降低因股票市场回调带来的损失风险。
在收益方面,再平衡策略并不一定能保证获得更高的绝对收益。在单边上涨的市场行情中,由于不断卖出上涨的资产,可能会错过资产进一步上涨带来的收益。例如,在牛市初期就开始进行再平衡,不断卖出涨幅较好的股票基金,随着市场持续上涨,最终的收益可能会低于一直持有股票基金的收益。然而,在震荡市场中,再平衡策略可能会带来一定的超额收益。在市场波动过程中,通过低买高卖的操作,不断调整资产比例,有可能在不同资产的涨跌循环中获取收益。
下面通过一个简单的表格来对比不同市场情况下再平衡策略的表现:
再平衡策略的效果还受到再平衡周期的影响。如果再平衡周期过短,可能会增加交易成本,并且频繁的操作也可能因为市场的短期波动而做出错误的决策。如果再平衡周期过长,则可能无法及时调整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收益特征。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